我今天給大家說兩個真實的病例,一個是死活不愿意做胃鏡耽誤的,一個是無癥狀發(fā)現的早癌,結果是一死一生。
第一個病例
這是一位63歲的阿姨,她是我們醫(yī)院附近的居民,第一次來門診時是2020年的五一前后。她主訴這段時間吃飯不香、噯氣、吃一點就腹脹難受,還惡心,當時醫(yī)生就勸她做兩項檢查,一個是幽門螺桿菌,一個是胃鏡??墒牵龍猿种怀运?/span>、不檢查。
半個月后,她再次來就診,說癥狀并沒有多大改善,我還是勸她檢查。但她依然拒絕,表示想吃中草藥調理一下,于是我又給她開了7天的中藥,并告訴她:如果仍不見好,你就必須要做檢查了。
再見她已是一年后,老太太由于腹脹、納差厲害,人也瘦了許多,孝順的兒女一直勸她來做檢查,這次她自己也感覺也不太對勁,這才不得來檢查。
“大夫,我感覺腹脹、噯氣3年了,就是一直不敢來做檢查。”聽到這句話,很多內鏡醫(yī)生都預感不好。
果然,行胃鏡檢查時,見胃體有一個巨大的凹陷,周圍粘膜明顯僵硬,是典型中晚期胃癌的表現。病理檢查后果然發(fā)現,是低分化腺癌。
對于這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,基本已經失去手術機會了。
假如她在癥狀出現初期就做一個胃鏡檢查,結果定不會如此,可能還有手術的機會吧……
第二個病例:
2021年元旦,一位很重視體檢的67歲退休干部,平時身體很好,沒有任何消化道癥狀,能吃能喝,體檢年年做,但就是沒做過胃腸鏡。最近因為他一個老同事得了胃癌去世了,這才來主動要求檢查的。然而檢查結果讓他驚出一身冷汗:胃竇部早癌,病理出來:高級別上皮內瘤變,且部分癌變。
這個病人是“幸運”的,如果不是這次檢查,一年后、甚至幾個月后,可能就不再是早癌了,最起碼需要開刀;兩年后呢?更不可預料了,很可能和上文那個老太太一樣需要開刀、化療,而且預后也無法預料。后來,該患者通過內鏡下粘膜剝離術(ESD),成功切除了癌灶,切緣陰性,也就是說根治了,此后也不需要化療,只需要定期胃鏡隨訪即可。
要知道,胃癌早期沒有癥狀,只有胃鏡才能發(fā)現。
早期胃癌幾乎上沒有任何癥狀,就像文中第二個病例一樣;或者即使有一些癥狀,也很難和一般的胃炎、消化不良等相區(qū)別,很容易被忽視;胃癌只有到進展期才可能會出現比較典型的癥狀:比如持續(xù)的腹脹、納差、惡心、嘔吐、黑便、隱痛等等。
所以,要想在早期發(fā)現,就必須主動檢查,定期做一個胃腸鏡。
那為什么要強調胃腸鏡檢查呢?
因為胃腸道是一個空腔器官,那些無痛無創(chuàng)的檢查,如CT、核磁等,對它敏感性極差,早期癌根本無法發(fā)現;只有到了中晚期,病灶非常大了、發(fā)生轉移了,才有可能發(fā)現。
而胃腸鏡是一個帶有高清攝像頭的管子,可以直觀地進入到腔道里面觀察,通過放大、染色、活檢等技術,不但能發(fā)現微小的1-2mm病變,還能判斷病灶的性質,還能進行一系列的治療。
所以,我們建議,以下人群要及時胃鏡檢查:
①上消化道癥狀反復發(fā)作超過6個月,比如上腹脹、噯氣、打嗝、惡心、不想吃飯、隱痛、早飽等等;
②年齡在40歲以上,不分男女,不管有無癥狀;
③直系親屬有消化道腫瘤的病史;
④腫瘤標志物異常升高,復查也不正常;
⑤有消瘦及消化道出血;
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;
⑦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胃潰瘍、胃息肉、手術后殘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;
⑧飲食喜歡高鹽、腌制,吸煙、重度飲酒人群。
消化科 侯靜